倫敦未然春暖花開,但在歐洲北部,嚴冬依舊不願說再見。在愛沙尼亞,許多司機期盼著,冬季越長越好。喬爾‧阿拉斯前往一段「瞬間可逝」的公路,體驗怪異的交通規則。
愛沙尼亞海岸,一片與大陸隔開的地區。一盞孤獨的信號燈。紅燈亮了,我坐在車內,引擎空空打轉,耐煩地等候著……
左手邊的小屋裡,坐著一名開下去很欠好惹的道路管束員,透過掛滿霜花的窗戶,審視過往司機駕車的狀態。右手邊是一個標誌牌,上面寫著在負面這段公路開車時必須功用的交通規則。
這可不是平常的交通規則。在這段特別公路上開車,制止配戴安全帶,因為,說不定什麼時候,司機、乘客就必須立即從車裡跳出來。
「水汪汪的墳墓」
日落後,不準在這段公路上行駛;自重超過2.5噸的車輛制止通過;嚴禁時速在25-40千米以內。在這個速度駕車,輪胎會產生危險的震動,梗概會構成路面碎裂,隨後,你和你的車輛就被送進「水汪汪的墳墓」了。
我劈面的這條公路,是一條冰上公路。冰路,穿過結著厚厚一層冰的波羅的海,將愛沙尼亞的海岸城鎮和希烏馬島連接起來。
冰路全長總計25千米(16英裏),是歐洲最長的一段冰上公路。
愛沙尼亞共有六條民間正式許願哄騙的冰上公路。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季,天氣特別嚴寒,冰路開放的時間比平常的年景要更長。
即便到了三月中旬,春果然媚,在溫暖的春風吹拂下,路邊的積雪已經開始融化,但是,冰路仍然有半米厚,足以遭受天天來來屢屢的幾百輛機動車。
冰上交通,是愛沙尼亞島民歷史和文化的一個組玉成副。
13世紀,日耳曼武士騎著駿馬,在冰面上飛奔而來,抗拒了小島;村民蓋房子須要用的建築質料都是在冰面上從大陸拖過來的;熊、狼、駝鹿在大陸和小島之間的冰面上冷清往來、尋覓食品。
現在,當地人總愛扳著手指頭盼著冰上公路的開放。因為,相對於車輛渡輪來說,冰路更便宜、更利便。
綠燈亮了。我膽大妄爲地開車上了海面。
車下的路,既坑坑窪窪、也滑滑溜溜。限速標誌說,時速不得低於70千米(每小時43英裏)。我一踩油門,速度計上的指針滑出了所謂的危險區時速範圍25-40千米。
車下的冰路紋絲未動。也許,那些關於危險震動的勸誡隻是一個謎?但我想,最佳還是別有意逞強。
木闆當橋樑
速度上來了,我也清楚了,為什麼當地人在冰上開車臉不變色、心不跳。
我感覺極端安全。有幾處路面有些坑窪,也有幾個中央有點泥濘、滑溜,但是,我從來沒有體會到腳下的公路隨時有梗概塌方的感覺。
有幾段冰路狀況嚴重惡化,路面上出現了大坑。碰上大坑,車會激烈地顛簸一下子,雪水、碎冰飛濺,蓋滿擋風玻璃。
公路兩旁,每隔一段距離,就立起一樁大約一米高的刺柏,標誌著公路兩側的邊線。
能見度差的時候,隻要靠著這些刺柏,才力找到安全的過海通道。
有時候,冰路上確實會出現大裂縫,裂縫梗概不足以讓冰層斷裂,但卻讓車輛無法安全通過。在這種情況下,冰路檢查人員會架起木闆,權當橋樑。
像本日一樣的大好天,冰路的風物極端壯觀。如對抗片純白的戈壁,向四面八方無窮無盡地蔓延。海灣內點綴著的幾多小島,宛若地平線上的綠洲。
一不自創脫離航道?
通過右手邊的後視鏡,我看到了一番夢幻般的景遇。幾百米遠的中央,一艘龐大的渡輪和我的車平行前進。
看下去,渡輪彷彿漂浮在一片赤色的曠野上。但事實上,渡輪是行駛在破冰後構成的航道。航道恰好與冰路平行。
當地人說,有時候,滿心吃醋的渡輪會「不自創」脫離航道、撞上冰路!
希烏馬島的海岸線出現在面前目今。不久,我就離開冰上公路,開上了結結實實的陸地。
走出汽車,我和道路檢查員聊了起來。他說,今年冬季,冰路上沒有出過任何交通變亂。
但是,假定你的車輛確實把冰路壓裂了,集體情況下,車子也隻會緩慢地沉下去。司機和乘客有足夠的時間逃生。
隨著春季的到來,冰路也就「壽終正寢」了。今年,這段公路不停開放到三月尾。
此後,民間已經正式關閉了公路,但是,有些島民繼續在逐漸融化的海面上駕車。
我隻能期盼,他們千萬別繫安全帶!
(BBC中文網2011年4月15日登載)
- May 16 Mon 2011 11:41
記者來鴻/「瞬間可逝」的怪異公路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